研学后教背景下作文讲评课的优化策略与实践探索
在研学后教(即“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下,作文讲评课不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对作文进行点评和讲解,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前置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环节,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本文将探讨在研学后教背景下,如何优化作文讲评课,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学后教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研学后教模式,顾名思义,即先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注重过程: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
3、强调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作文讲评课的优化策略
在研学后教背景下,作文讲评课的优化策略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前置学习:明确任务,自主预习
在作文讲评课前,教师应设计前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可以布置预习作文题目、阅读相关范文或素材、思考作文构思等,通过前置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组合作:分工协作,共同探究
在研学后教模式中,小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篇或几篇作文,从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有的负责总结发言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展示交流:分享成果,互相评价
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各小组应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交流,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口头汇报、PPT展示、手抄报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同学的写作思路和技巧,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互相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教师点评:精准指导,提升能力
在展示交流后,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点评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通过教师的精准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研学后教背景下作文讲评课的优化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下以一次具体的作文讲评课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背景:本次作文题目为《我的成长故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范文、思考作文构思等,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讲评。
教学过程:
1、前置学习: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自主阅读范文并思考作文构思,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性格”、“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等,这些发现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组合作: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篇或几篇作文并讨论其优缺点及改进建议,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互相启发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如“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等,这些建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3、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了互相评价,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同学的写作思路和技巧还拓宽了自己的写作视野并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此外学生还学会了如何欣赏他人的优点并敢于指出他人的不足从而培养了良好的评价习惯和交流能力。
4、教师点评: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并提供了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如“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等,通过教师的精准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写作技巧和方法并提高了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研学后教背景下优化作文讲评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前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三是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拓宽写作视野;四是教师提供精准指导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优化策略和实践方法以进一步提升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