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学期,在思修课程中探索自我与社会的交汇
在思修课程中探索自我与社会的交汇
进入大学,意味着人生的一个新阶段,而大一上学期,作为这段旅程的起点,充满了探索与发现,在这一学期中,我选择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这门课程作为我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个人品德、社会道德以及法律知识的理解,更在自我认知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本文旨在回顾并反思我在大一上学期思修课程中的学习经历与感受,探讨个人成长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初识思修: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对“思修”这门课程的期待是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我开始理解到,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石,它们不仅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更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
1. 道德认知的深化
在“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道德的基本理论,如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原则等,这些理论知识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在讨论“诚信”这一话题时,我意识到自己在考试和作业中必须保持诚实,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承诺。
2. 法律意识的觉醒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法律不仅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更是保护我们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意识到作为消费者,我有权要求商家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并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自我探索:在思修中寻找自我定位
在思修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道德和法律知识,更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反思,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角色。
1. 价值观的重塑
在思修课程中,我们讨论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通过这一讨论,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在讨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时,我意识到虽然个人发展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社会的贡献,这种平衡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既要在个人领域追求卓越,也要在社会领域做出贡献。
2. 社会责任的担当
思修课程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学习“公民义务”时,我了解到作为公民,我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参与公益事业等,这种责任感让我更加积极地参与校园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践中的成长: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思修课程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我将所学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 志愿服务中的道德实践
在大一上学期末,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和心理慰藉,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将所学的道德知识付诸实践,更深刻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体验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要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心。
2. 法律实践中的权益维护
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后,我利用所学知识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在一次购物过程中,我发现商家存在价格欺诈行为,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出示相关证据和法律依据(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价格欺诈的规定),最终成功获得了赔偿并促使商家改正了错误行为,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法律的力量和重要性。
通过大一上学期的思修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参与,我不仅加深了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更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未来大学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化这一认识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法律素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