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 诗书礼仪长——甪直人的价值取向
在江南水乡的一隅,有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古镇——甪直,这里不仅以其独特的古建筑群、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着八方来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展现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礼仪长”的价值观,本文将从甪直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地区人民的价值取向,揭示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传统理念。
一、历史长河中的忠厚传承
甪直,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其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甪”字取自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象征着吉祥与力量,而“直”则寓意正直、诚信,这样的地名,无疑为这片土地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即忠诚与正直,历史上,甪直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出过不少忠臣良将、文人墨客,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口耳相传的典范。
明代抗倭英雄沈坤,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其一生致力于保家卫国,深受百姓爱戴,沈坤的事迹被编为戏剧《沈小霞》,在甪直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广为传唱,成为忠厚传家的生动教材,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甪直人的精神世界,使得“忠厚”二字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为宝贵的品质。
二、诗书礼仪:文化的滋养与传承
在甪直,诗书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家族教育的核心内容,古镇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如保圣寺、叶圣陶故居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保圣寺内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之冠”,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叶圣陶先生,作为现代文学的巨匠,其成长经历和思想观念深深影响了甪直乃至整个吴地文化的发展。
甪直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视“诗书”的熏陶,许多家庭在孩子年幼时便请私塾先生教授《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启蒙读物,随后是《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典中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甪直人家都会举行家宴、祭祖仪式,通过一系列的传统礼仪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长辈、关爱家人,从而实现了“诗书礼仪长”的家族教育目标。
三、社会风气的塑造:忠厚与礼让的典范
在甪直古镇的日常生活中,“忠厚传家”和“诗书礼仪”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个人和家庭中,更渗透到了整个社区的风气之中,这里的人们以诚待人、以礼相待,形成了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无论是邻里之间的小矛盾,还是商业交易中的诚信问题,甪直人总能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化解,展现了“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每逢古镇举办庙会、龙舟赛等传统活动,整个社区都会动员起来参与其中,无论是筹备物资、组织表演还是维护秩序,每个人都乐此不疲,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忠厚”精神的体现,在古镇的商业街上,商家们坚守“童叟无欺”的原则,即便是小贩也讲究“买卖公平”,这种诚信经营的文化氛围,使得甪直的商品享誉四方。
四、新时代的挑战与坚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甪直古镇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旅游业的兴起为古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传统价值观构成了考验,甪直人并未因此放弃对“忠厚传家久,诗书礼仪长”这一价值观的坚守。
近年来,甪直古镇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教育资源,如开设国学班、举办诗词大会等文化活动,让年轻一代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魅力所在,古镇还通过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如元宵灯会、中秋赏月等,增强社区凝聚力,让“忠厚”、“诗书礼仪”的精神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甪直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礼仪长”的深刻内涵。“忠厚”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的追求,更是家族传承和社会和谐的基石;“诗书礼仪”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和道德规范的遵循,面对未来,甪直人将继续秉持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正如那幅大宅门上的对联所言:“忠厚传家久”,愿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甪直人不断前行;“诗书礼仪长”,愿这份精神财富永远照亮甪直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