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20161026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观后感
《开讲啦》20161026:致敬“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潜人生,筑梦海疆的传奇
在这个被科技与历史交织的时代,每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都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而在这片星光之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颗,2016年10月26日,《开讲啦》节目中,黄老以他特有的谦逊与坚韧,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段关于梦想、坚持与奉献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国之栋梁,是如何在默默中撑起民族的脊梁。
一、梦想的种子:从小立志,心系国防
故事要从黄旭华的童年说起,192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的黄旭华,自幼便对海洋抱有无限的好奇与向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海防薄弱,黄旭华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受外敌侵扰的惨痛,这在他心中埋下了立志报效国家、强我国防的种子,他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潜艇。”这句话,不仅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对自己一生的承诺。
二、隐姓埋名:三十载光阴,只为一声“艇”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黄旭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1958年,国家决定自主研发核潜艇,黄旭华被秘密调往北京,参与这一国家顶级机密的科研项目,从此,他的名字从亲友的口中消失,一隐就是三十载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黄旭华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无数未知的挑战和技术的封锁,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鉴,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
“那时候,我们住在简陋的宿舍里,吃的是最普通的饭菜,但我们的心是热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黄旭华在节目中深情回忆道,这份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他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坚持下来,最终成功设计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模型。
三、深潜人生:下潜的深度,是责任的重量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对于黄旭华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作为总设计师,他不仅要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更要亲自下潜,进行实地测试,每一次下潜,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责任的重负。“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我们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去感知、去调整。”黄旭华说,“但每次看到数据稳定下来,知道我们的艇能在深海中安全航行,那份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正是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铸就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辉煌,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更让中国在海防力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淡泊名利: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时,黄旭华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在他看来,个人的荣誉与国家的利益相比微不足道。“我希望我的一生能像核潜艇一样,默默深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超脱个人名利的境界,让人肃然起敬。
在《开讲啦》的舞台上,黄旭华还分享了自己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你们能继承我们的遗志,继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奋斗。”这句话不仅是对未来的寄语,更是对年轻一代的鞭策。
回望黄旭华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国之栋梁”,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太多信息资源的年代,他凭借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名利和荣誉,而在于你为国家、为民族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结束《开讲啦》的对话时,黄旭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以黄旭华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这篇文章通过五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生平事迹、精神风貌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旨在激励更多人学习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