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探索山上五棵树的奇妙之旅
在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山上五棵树》是一个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细节,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本文将围绕这一故事,设计一系列适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实践,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1、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积累。
2、认知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发展: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4、社交发展: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教具材料:《山上五棵树》绘本、大树图片、动物手偶、彩色卡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环境布置: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小小森林”,挂上大树图片和孩子们制作的手工作品。
经验准备:提前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树木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教师讲述:以一段轻松愉快的森林探险故事作为开场,引出《山上五棵树》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互动:提问“你们去过森林吗?看到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故事时间(约10分钟)
绘本阅读:教师生动地讲述《山上五棵树》的故事,边讲边展示绘本画面,引导幼儿观察每棵树的特点及树上居住的动物。
细节讨论:故事结束后,提问“每棵树上住着谁?它们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励幼儿回忆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语言实践(约15分钟)
角色扮演:分发动物手偶,让幼儿选择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如“小兔子对松鼠说:‘你好,今天天气真好!’”。
创意表达:引导幼儿用“有五棵…的树”的句型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树,如“有五棵会唱歌的树”、“有五棵会讲故事的树”。
四、手工制作(约20分钟)
制作大树:指导幼儿用彩色卡纸制作五棵不同的树,可以是故事中的树,也可以是他们想象中的树,鼓励幼儿装饰树木,如贴上树叶、花朵等。
创意拼贴:完成的大树作品布置在“小小森林”区域,幼儿可自由在周围添加小动物、花草等,创作属于自己的森林故事。
五、分享与总结(约10分钟)
作品展示: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想法,分享在活动中的新发现或学到的东西。
情感升华: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树木和小动物?”引导幼儿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语言学习、创造力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延伸活动建议
亲子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山上五棵树》或其他相关绘本,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深化对自然的理解。
自然观察日记:引导孩子们每天观察家附近的一棵树或植物,记录它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耐心。
环保小卫士:组织一次校园或社区的树木认领活动,让幼儿亲手为树木浇水、施肥,实践环保行动。
通过《山上五棵树》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播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多彩、有意义的学习与成长环境。